洞悉上市公司创新风向的第10年-2024创新指数报告发布
搜索
洞悉上市公司创新风向的第10年-2024创新指数报告发布
time 2024-07-26
return 返回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持续增长,在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面也有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国家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近日,《2024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出炉,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500强榜单随之揭晓。该报告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主任郭斌牵头编制,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联合发布。

 

郭斌教授团队自2015年起便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逐年编制和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报告》,今年是“创新指数报告”系列研究的第十年。

 

图片1.jpg

 

今年报告发现了哪些亮点?上榜企业有哪些?

 

与往年相比,中国企业的创新表现有哪些变化?中国企业发展新趋向是什么?

 

报告编制人对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有什么深刻洞察?

 

学 者 简 介

郭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创新管理与战略

 

 

本期【成果】将详细解读《2024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报告》。此外,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时间点对话郭斌教授,听听他对中国上市企业创新发展的看法。

 

01

报告发现

 

报告选取中国 A 股上市公司为评估对象(注:不含港澳台地区),以402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均包含在内,覆盖行业包括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综合四大类36个二级细分行业。

 

为客观评估中国企业的创新表现,编制团队基于样本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科研人员规模、专利规模数据、平均销售利润率和研发强度指标、技术效率、商业模式新颖性,分别构建出创新势力和创新效率两大维度。

 

 

除了榜单排名外,报告分为九个章节,包括创新指数构造方法、城市分析、省份分析、数字化关注分析、国产替代关注分析、创新对于企业韧性的影响等。通过客观评估上市公司的创新水平,以期为企业制定创新战略提供市场导向。本次报告干货多多,重点集中在以下几点:

 

1

超半数500强企业集中于九大城市

 

创新型企业在经济发达沿海城市、省会城市呈现集中分布的明显趋势。报告显示,2023 年的创新指数 500 强榜单中,共有 253 家企业来自九大城市:上海(57家)、北京(53家)、深圳(40家)、杭州(31家)、广州(20家)、无锡(14家)、南京(13家)、成都(13家)、苏州(12家)。

 

与去年相比,上海超越北京成为创新指数500强企业最多的城市,前五名城市名单与去年保持一致,重庆市和宁波市则代替天津市成为拥有10家创新指数500强企业的城市。

 

图片2.jpg

 

2

广东上榜企业最多,各省份企业地方特色明显

 

在省份分布排名中,广东、浙江、江苏荣登三甲,凸显出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在中国创新版图中的核心地位。这些企业主要分布于广东(73 家)、浙江(69 家)、江苏(68 家)、上海(57 家)及北京(53家)等区域。

 

图片3.jpg

 

值得注意的是,从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四川5省的创新指数500强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各省份上榜企业所属行业具有一定地方特色。例如,广东省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方面表现突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数量也明显多于其他省市。

 

浙江省的上榜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也占据重要位置。

 

图片4.jpg

 

江苏省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专用设备制造业方面表现突出,车制造业的上榜企业数量也较多。

 

山东省的上榜企业主要集中在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也有一定的创新表现。

 

四川省的上榜企业大多集中在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领域也表现出一定的创新能力。

 


3

城市创新效率与创新势力均衡发展有待提升

 

《报告》将城市内样本企业数量不少于15家的51个城市作为分析对象,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数目最高的城市未必是创新势力或创新效率最高的城市,而城市创新势力排名较高也并不意味着创新效率就一定高。头部企业的优秀表现与城市的平均状态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背离,如深圳、上海、北京市内企业数目较多,但其平均创新势力排名相对靠后。

 

图片5.jpg

 

根据创新势力和创新效率的均值排名划分四象限,51个城市分布于散点图中。镇江、郑州、杭州等城市为高势力-高效率城市;上海、北京、苏州、烟台等城市为低势力-高效率城市;绍兴、珠海、金华等城市在两项指标上表现均不突出;深圳、贵阳、大连等城市在创新势力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其创新效率有待提升。

 

4

排名越靠前的企业越关注数字化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不断涌现,数字化正在成为全球企业创新变革的重要突破点。在此背景下,数字化不仅被认为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政学业”三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那么,上市公司对数字化关注的分布特点是什么?调查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已成为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点,显示出技术创新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驱动作用。创新指数排名前500的样本企业对数字化的关注程度较高,数字化已成为企业战略讨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6.jpg

总样本企业的数字化关注词频分布

 

 

同时,不同行业对数字化的重视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高科技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传统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步伐相对较慢,需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通过引入和应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提高自身的效率和市场的竞争力。

 

图片7.jpg

 

5

国产替代仍是产业发展新趋向

 

逆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本土企业越来越关注业务连续性和供应链稳定,而本土企业与西方跨国公司的竞争导致在技术获取难度和成本增高。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市场需求的潜力正随着本土购买力的持续上升而逐渐释放。那么,中国上市公司对国产替代的总体关注情况如何?什么类型的企业会更关注国产替代?

 

报告发现,2023年的4022家上市公司超半数企业关注国产替代,近百家企业表现出相当高的关注。从行业分布来看,国产替代正成为国内众多行业普遍关注的趋势。尤其在仪器仪表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表现明显,其中超过七成的企业关注国产替代。

 

图片8.jpg

 

相比去年,化学纤维制造业关注国产替代企业的比例上升最多,这可能与化纤行业终端需求缩窄有关。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报道,受到贸易壁垒影响,2023年我国纺织行业出口压力加大,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减少 8.1%。

 

值得一提的是,国产替代关注呈现出明显的行业差异,上游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关注程度较高,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均有关注。如上表所示,在仪器仪表、专用/通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国产替代关注程度较高。这些行业大多处于供应链上游,为其他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支撑。此外,在服务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国产替代关注度较高。

 


 

02

编制者说

 

郭斌教授自2015年起便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逐年编制《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报告》,开发全透明、基于信息抽取思想、以算法为基础的创新指数评估框架,带领博士生团队持续改进创新评估体系。这近十年间,中国企业经历了快速增长与转型升级,作为深耕该领域的研究者,郭斌对中国企业的变化和发展分享了一些见解。

 

Q:

创新指数报告第十年,为何一直坚持做这件事?

 

郭斌表示,从15年开始到现在每年都编制报告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创新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价值创造和驱动增长的力量。对于处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换的中国企业而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其次,目前绝大多数的创新指数评估在指标的选取与权重的生成上高度依赖于专家的主观判断。我们想要建立一个适合大规模数据的,完全由计算方法驱动,不需要主观判断介入的创新指数构造方法。创新指数的评估结果可以提供给产业实践者,学术研究者,金融投资者,政策制定者使用。

 


Q:

连续十年洞察中国上市公司创新趋势,您有什么看法?

 

从2015到2024,这十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问及对于这些年中国上市企业发展创新状况的看法,郭斌表示:“中国企业创新驱动的特征日益显著,但不论是在行业还是区域层面,企业间差异还是很大的,创新势力与创新效率的平衡性还有待提升。

 

其次,如何更好地将创新能力高效率地转换成实际的商业价值,对于中国企业依然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再者,在不断呈现出不确定性的大变局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增强企业韧性,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创新指数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和方法论,对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为企业制定创新战略提供市场导向。未来,管院学者仍将深入洞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关注中国企业创新变化趋势,以期为行业内外、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附: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500强榜单


图片9.jpg

图片10.jpg

图片11.jpg

图片12.jpg

图片13.jpg

图片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