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至11日,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中心、德国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Systems and Innovation Research联合举办的面向SDGs的企业双转型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win Transition of Firms Towards SOGs, CICALICS WORKSHOP 2025)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隆重举行。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绿色产业政策、创新战略管理等领域的国内外知名学者以及来自博世、汇川联合动力、中控等领军企业的业界精英,通过主旨演讲、企业参访、圆桌论坛等多元形式,聚焦企业“双转型”(数字转型与绿色转型)的关键问题,探讨了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框架下的创新路径、技术应用、政策支持及国际经验对比,为全球企业转型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碰撞与经验借鉴。
吴晓波教授来自浙江大学,他以 “中国电力系统的绿色创新与人工智能融合” 为主题展开分享,为理解中国在绿色与数字转型中电力系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重要视角。
Rainer Walz教授来自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他聚焦德国可再生能源转型的系统性驱动因素,他提到德国的风电与光伏发展路径差异显著,政策、电力行业结构改革及政治经济因素共同影响转型进程,为探究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复杂驱动机制提供了参考。
Kenneth Huang教授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他分享的研究是“政府参与风险投资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中国为例)”。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支持的企业绿色专利比例比私人风投支持的企业更低,为理解政府资本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实证依据。
Torben Schubert教授来自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围绕 “德国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双重转型” ,提出复杂的商业模式创新更能推动企业同时参与绿色与数字转型,为中小企业在双重转型中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思路。
Viktor Müller与Zheng Lin研究员来自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他们以 “绿色氢价值链的经济复杂性” 为主题,指出中国和德国在绿色氢价值链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绿色氢领域的技术与竞争力研究提供了国际对比视角。
Slavo Radosevic 教授来自伦敦大学学院,他揭示了后社会主义国家创新体系存在“双重性”——部分依赖外资驱动现代化,部分依赖国内能力,并提出成功追赶需结合国内能力建设与国际技术整合,平衡开放与自主。这为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创新发展路径提供了参考。
Shaker Zahra教授来自明尼苏达大学,他以 “数字转型对企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为主题,深入阐释了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更涉及组织文化、商业模式及战略方向的根本性变革,为研究者理解数字转型的复杂性提供了指导。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崔志坚教授聚焦 “失败与成功经验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为创业领域中失败与成功经验的价值评估提供了新的实证视角和分析方法。
来自清华大学的陈劲教授探讨了“创新主体的演进:从生产者创新到大众创新”。他提出创新范式已从熊彼特强调的 “生产者主导” 转向用户创新、大众创新,普通民众成为创新核心力量,为理解创新主体的多元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来自宁波诺丁汉大学的于晓丹教授以 “中国双转型的区域模式与技术多元化驱动因素”为主题展开分享,为理解中国双转型的区域差异及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寿涌毅教授来自浙江大学,聚焦汽车企业技术标准化经验对双转型的影响,其研究为传统企业通过技术标准化实现双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