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欧洲专利局(EPO)、美国专利商标局(USTPO)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联合出版的电子书《Resilience and Ingenuity: Global Innovation Responses to Covid-19》,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黄灿教授团队参与书稿编写工作,多维度探索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创新的影响,为世界了解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创新活动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新冠肺炎病毒造成全球性疫情,在引发全球公共卫生重大危机的同时,更对全球经济形成重大影响。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后,全球的创新体系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不同国家地区的创新有何表现,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欧洲专利局(EPO)、美国专利商标局(USTPO)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联合出版的电子书《Resilience and Ingenuity: Global Innovation Responses to Covid-19》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详细剖析了创新体系下世界不同地区和不同创新生态系统参与者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该书编辑分别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席经济学家Carsten Fink博士、欧洲专利局首席经济学家Yann Ménière博士、美国专利商标局首席经济学家Andrew A. Toole博士和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Reinhilde Veugelers教授。该书涵盖疫情对不同国家地区创新活动的影响和创新生态系统的成员的响应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巴西、新加坡、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者共同完成书稿内容,全面展现了疫情背景下不同国家地区和创新参与者的创新表现。
以往关于经济危机的研究表明,尽管创新者关注长期趋势,但也难免不受到短期冲击的影响。危机同时也可成为创新的催化剂,改变当前社会和未来的技术需求,为后续创新奠定基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全球性危机,深刻影响世界各国的创新发展格局和创新生态参与者的创新活动。《Resilience and Ingenuity: Global Innovation Responses to Covid-19》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知识产权角度分析新冠肺炎危机带来的影响,深入探讨了全球和主要国家的短期应对措施及这些国家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表现;第二部分聚焦创新生态系统中不同参与者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本书指出与2000年代初互联网泡沫破裂或2008年金融危机等先前危机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对专利等知识产权申请的影响没有那么严重。尽管世界各国的专利申请量受到了负面冲击,但申请量下降幅度小且持续时间短,尤其是中国和韩国受影响最小,专利申请量实现持续增长。来自欧洲和美国的数据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某些规模较小、预算有限的创新者的影响更为严重。不同国家在疫情期间出台了应对措施,包括韩国、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等推出创业激励措施等。受疫情影响,学者总的研究时间减少,而且研究机构相关应对政策难以减轻这些负面影响。总体而言,本书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创新体系具有弹性,财政和货币支持政策对疫情背景下的创新活动有积极影响。本书的另一重要结论是创新政策者应出台更长远、更积极主动的政策,支持有可能在早期技术发展阶段取得突破的创新。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黄灿教授和上海大学法学院张玉蓉副教授共同编写了本书第一部分第七章《The COVID-19 Impact on Innovation in China》。本章节内容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研发投入与产出、上市企业数量和企业投融资等方面展开,对比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各方面的表现,全方位多角度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创新的影响,为了解疫情背景下中国创新发展提供了全面的资料和分析。
从经济角度来看,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报告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在2020年中国经济一度受到严重影响。但随着疫情得以控制,中国的经济实现反弹,并成为唯一在2020年实现GDP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因为全球疫情的延宕和中国成功控制疫情,世界其它地方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反而快速增长。
从创新角度来看,中国的创新活动和投资基本上没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从2015年到2021年,中国的创新绩效持续改善。无论是对比疫情流行前后重点行业的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数据,还是对比疫情前后中国学术研究产出成果数据,或是对比疫情前后中小上市企业数量和初创企业融资数据,都表明中国的创新水平在疫情背景下稳步提升。
电子书下载网址:
https://voxeu.org/system/files/epublication/Resilience and Ingenuity.pdf